瑶山里的“点灯人”:湖南常宁电力党员阳光服务队

发布日期: 2012-08-01 信息来源: 范才华

  新华网湖南频道7月27日电(记者 周楠)入伏后,热浪滚滚,正是户外工作最难熬的时候,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在湖南省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的大山里,却有一群人把工作干得热火朝天,天天要么暴晒在太阳底下维修,要么钻进潮湿多虫的山林里巡查。  

  他们就是闻名于常宁瑶族大山深处的“党员阳光服务队”,由当地洋泉供电所15名党员组成。塔山瑶族乡大山连绵,全乡13个村全是省级贫困村,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以前一直由当地小水电供电,2008年冰雪灾害后,小水电设施被摧毁殆尽,无力恢复供电,8000多瑶乡人民重回“煤油灯时代”,湖南省电力公司耗资2000多万元,将电网架入大山里,供电所也由此与8000多瑶乡人民结缘。  

  塔山乡供电线路长达600多千米,不少都穿行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里,无论巡查还是维修,电力员工都只能步行,背着几十斤重的工具,边走边用柴刀开路,工作强度惊人。供电所的共产党员们自发成立“党员阳光服务队”,提出无论什么时候,队员们都要冲在最前线。  

  这几天进入了三伏天,工作量增加了不少,队长滕志勇告诉记者,“最近雷雨多,电路容易出故障,三伏天又热,是瑶乡人民最离不开电的时候,我们必须多加巡查,及时维修。” 三伏天的湖南闷热异常,队员们爬上电线杆维修,就像置身电烤炉里,不一会儿浑身就被汗湿透了,时间一长很容易脱水中暑,但队员们都说习惯就好了。   

  相比夏天,冬天的条件最艰苦。塔山海拔高,经常出现电线覆冰,严重的导致大面积停电。服务队必须全天候24小时监测冰情,及时除冰。记者随滕志勇来到塔山的一个山口,只见电线杆上悬挂着一个台子,安装了包括摄像头、风叶轮在内的冰情监测仪。到了寒冬,冰情监测仪上容易结冰,影响监测,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必须除去仪器上的冰。监测仪很脆弱,不能用绝缘棒敲冰,队员们就带上个热水袋,把袋子敷在仪器上融冰。给一个监测仪融完冰后,水袋已经冰冷,山上无法加热,队员们就一边往下个监测仪赶,一边把水袋放在内衣里,用体温给水袋加热。如此往复,有时候冻得感冒发烧。   

  今年正月初二,塔山线路出现接地故障,几个村庄都停了电,队员滕志勇、李友生、郭云林等立即放弃休假赶往现场,当时大雪封山、山路结冰,车辆无法进山,队员们就在鞋底捆上稻草,拄着铁钎走了60多公里山路,连续排查8个小时后,在初三凌晨恢复了供电。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队员小伤不计其数,大伤也偶有发生,队员邓敦球今年春节就在人工除冰中腿部摔伤,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这些年来,服务队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还通过个人捐款筹资近3万元,义务为80多户贫困的瑶民更新了本来不在免费更新的范围内的自用电设施。 今年年初,服务队无意中了解到有一对老夫妇刚从山上搬到蒲竹村外的溪谷旁,过着无电的日子,因为出不起接电的钱,一直没跟供电所联系。服务队马上筹资16000多元,单独为其架通了一条600米长的供电线路。回忆起通电那天,老人赵凤英至今难掩兴奋之情,“当时好高兴啊,为了庆贺,我和老头子把屋里屋外所有灯都打开,连开了3个通宵,看着这么亮,我们高兴得不得了。”    

  留守老人盘二妹、李英告诉记者,队员平时帮村民代买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也为各类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记者了解到,现在服务队被塔山百姓称为“瑶山里的点灯人”。塔山乡乡长盘芳感慨道,“我们这里有几个村民风强悍,以前比较难打交道,但这些年电力服务队的工作让他们大转变,跟队员们就像亲人一样,对政府工作也十分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