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要闻版报道称赞国家电网依托自主创新扬帆海外

发布日期: 2015-07-30

 


 
 

  编者按:7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走出去创业 “本土化”运营——国家电网依托自主创新扬帆海外》,要闻版刊发长篇通讯《中国技术打造巴西电力高速公路》,对特高压、智能电网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公司国际化发展成就高度评价。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走出去创业  “本土化”运营

国家电网依托自主创新扬帆海外

 


  本报北京714  (记者冉永平)7月初,启动不久的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建设,地质勘探、塔基定位等施工准备工作正紧张进行,这项工程是我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国门的首个工程。9年来,国家电网依托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国家电网投资运营了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香港6个国家和地区骨干能源网,承揽了埃塞俄比亚等多国骨干能源网建设,境外资产突破1000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90亿元。

  “国际化战略是国家电网的重要发展战略,国家电网走出去,靠的是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核心技术和公司人才、管理优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说,实施国际化战略,要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紧密结合世情、国情、企情,走一条依靠自主创新的特色之路。

  紧紧依托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是国家电网走出去战略的最大特色。特高压是我国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国家电网由于掌握了自主创新的特高压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都显著提高。如今,国家电网位列世界500强第七位,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并发起新成立4个技术委员会,主导制定21项国际标准,成立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美国分院等海外研究机构,整合全球智力资源开展高端前沿技术研究。凭借技术优势和标准优势,国家电网连续中标境外国家级输电网和大型电网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让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国门,落户海外。同时,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还助推了中国产能和装备走出去,我国电工装备产品进入巴西、德国、澳大利亚、南非、美国、韩国等80多个国家,开拓了一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中国设计、施工、装备一体化走出去的新路。

  项目走出去靠的是核心竞争优势,走得稳、确保投资安全高效则离不开健全的运作机制。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决策,对投资环境、收益、运营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不搞恶性竞争,不单纯追求中标,确保合理的投资回报。9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的项目均取得良好收益,年均投资回报率在12%以上,境外投资项目无一亏损、全部盈利。

  在注重投资回报的同时,国家电网公司更加注重推进发展战略、业务布局、管理理念、人才队伍、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国际化,大力实施“本土化”运营管理,高度重视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交流,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融合,与合作方互利共赢,彰显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在菲律宾,他们多次应对台风灾难,为灾后抢修、重建提供大力支援;在葡萄牙,支持合作伙伴取得较高国际信用评级;在巴西,成立鲁能巴西体育中心,赞助巴西贫困阶层青少年音乐教育项目,得到巴西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12年和2014年两次被评为“巴西电力行业最佳公司”。


 本报驻巴西记者 丁 刚 索泓依

中国技术打造巴西电力高速公路

 

《人民日报》(2015年07月15日 03 版)

  控制室墙角处的文件架上,整整齐齐地挂放着一排A3纸大小的夹子。克莱伯总监随意抽出一个,翻了几页。表格上除了有年月日的字样外,记录栏里全是空白。“变电站的事故都记录在这些文件中,我们必须确保人员安全和线路畅通。”克莱伯总监说。

  在控制室的门旁,一块印有中国国家电网标识的牌子上,黑色马克笔写下的记录是“2103天无人员伤亡,无严重停电事故”。

  2103天,也是国家电网公司运营这条巴西输电线路的时间。

跨越文化障碍,“硬磨”出来一条路

  5年前,国家电网公司在巴西注册成立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巴西”),两次收购12家输电特许权公司100%股权,特许经营权期限30年。这些以输电线路为主的资产位于巴西经济最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覆盖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电力负荷中心。

  本报记者不久前走访了圣保罗州里贝朗普雷图变电站,该变电站所在的工区负责运行和维护巴西东南部10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76名员工全都是巴西人。

  如果不是员工工装上贴着的中巴两国国旗的袖标,也许没有人会知道,管理这个变电站的是远赴重洋来到南半球的一家中国公司。

  “在巴西站稳脚跟,我们坚持的就是本地化发展思路。”国网巴西总经理蔡鸿贤这样对记者说。

  在记者采访的员工看来,5年前的并购进行得非常平稳,几乎没有“换老板”的感觉,最初并购的7家特许权公司的员工全都留用。克莱伯总监告诉记者,国网巴西接管工区后,延续了原来的员工结构和薪资政策,还给了工区很大的自我管理空间。

  在国网巴西担任副总经理的巴西人哈蒙做管理工作已经多年,被中国同事亲切地称为“老孟”。老孟认为,完美的并购首先要过企业文化不同的难关,语言是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一开始我很好奇,这场跨国并购将怎样克服语言障碍?一家中国企业在巴西并购了一家有西班牙背景的企业,所有的谈判和文件使用英语。这看起来真有些不可思议,但最终成功了!巴中员工在不断的磨合中形成了默契。”老孟说。

  目前,国网巴西共有400多名员工,中方人员仅34名。公司设立了以“融合”为要素的管理制度。主管经理定期向员工“敞开大门”,倾听意见;定期举行全公司研讨会,让所有员工看到公司取得的进步和面临的问题;派遣巴西员工到中国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国网的企业文化,提升业务水平。

  公司办公室里悬挂的毛笔字“出门易,铺路难”,既是国网人在巴西5年开拓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们对中企走向世界的深切体会。

  公司副总经理曲扬亲历了成立之初的艰难。他告诉记者,他们刚来巴西时,对企业国际化的认识仅限于书本和材料。

  让公司管理和运营适应复杂的准入和监管政策,每一项都经历了艰难的磨合。仅项目环保许可证就要经过重重审查与评估,平均耗时一年半以上。劳工、税收等政策也与国内截然不同。国网巴西的发展之路是一条“硬磨”出来的路。

  “企业的文化融合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前面还有很长的路,但我确信我们能够找到平衡点。”有着与中方员工“磨合5年”经验的老孟信心十足。

维护市场规则,系统性整合对接

  巴西电力行业长期由巴西国家电力公司和几家欧美电力巨头垄断,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格局和规则。中国企业进入,是破天荒第一次。

  中国人能行吗?他们会改变我们的规则吗?

  “要打消对中企的不信任,就必须用行动证明我们是市场规则的维护者,我们可以比巴西和欧美企业做得更好。”曲扬说。

  对外人来说,国网巴西并购成功好像只是换了一块牌子而已。巴西电网的管理经营权,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在欧美和巴西的公司手里转来转去。但国网带来的,不只是换牌子。

  在里贝朗普雷图变电站的控制室里,克莱伯指着一台贴有华为标牌的设备说,变电站的全部信息都会即时通过这些数据传输设备送到里约总部集控中心。

  500多公里之外,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国家电网大厦的集控中心里,中巴两国工程师正注视着电脑屏幕上不停滚动的数据。

  巨大的电子屏上,各种色彩的荧光线路清晰地显示出不同区域电网的运行状况。国网巴西管理的6748公里输电线路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间7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

  集控中心2012年开始运行,它整合了原有的系统资源,将分设在不同州市的区域变电运行中心的即时数据传输到里约,上接巴西国家电力公司调度,下接各个变电所,实施全方位同步监控。这个由中国南瑞集团设计建设的集控中心刚一投入运行,就赢得了巴西同业的赞誉。

打造拉美之最,美丽山项目启程

  工程师夏毅向记者介绍了另一项正在推进的重大技术进步。在巴西最新版的电网分布图上,有一条十分醒目的新线路。它起于北部帕拉州亚马孙河流域的美丽山水库,止于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全长2084公里,被称作“电力高速公路”。

  这条“公路”的正式名称是“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2014年7月,在习近平主席和罗塞夫总统的共同见证下,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和罗塞夫总统为项目奠基揭幕。项目建成后,巴西将拥有拉美第一条世界上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巴西幅员辽阔,能源中心与负荷中心相距较远,要把北部亚马孙河流域的大规模水电输送到南部和东南部,距离最远可达3000多公里。巴西电力监管部门决定运用输送容量大、距离长、损耗小的特高压技术,将北部电力直接输送到东南部的负荷中心,打造一条稳固、快速的“高速公路”,而这样的电力“高速公路”目前只有中国拥有。

  在东部工区占地约1平方公里的阿拉拉瓜拉变电站,工程师法比奥·杜艾一边带记者穿行在排列整齐的输电塔和大型设备中,一边告诉记者:“从变电站出发的两部分线路就像两条公路,把来自北部的电能源源不断输送到里约州和圣保罗州。3年后,美丽山特高压项目会将更大规模的电力资源带到这里,满足巴西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的用电需求。”

彰显装备优势,专业化团队扬威

  技术创新是国家电网的优势。蔡鸿贤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由于很多欧美国家的电力网络已能充分满足社会经济运行的需求,创新动力减弱。而中国电力行业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网巴西具有运用尖端技术为巴西电力建设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国网巴西目前拥有的线路大多是前任公司铺设的,输电塔等基本设备虽符合当地标准,但与国家电网在中国国内采用的设备相比,在稳固性等方面有一定差距,给管理与维护带来不小的难度。

  这些线路分布很广,有的穿过荒无人烟的高原旷野,有的穿越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有时候,一个可乐瓶折射阳光就会引发一场林火,将线路烧断,我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修复。”曲扬对本报记者说。

  维护好如此大跨度的输电网络,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极高。记者在里贝朗普雷图变电站碰到的迭戈,就是一位富有经验的线路工。他轻松爬上20多米高的输电塔,10多分钟就完成了检测任务。

  迭戈从业11年,是东部工区12个线路工中的一员,参与过工区大部分线路的架设,现在主要负责日常检测和故障维修。

  “最近一次故障发生在2012年。”迭戈向记者回忆了那次抢修的经历,“当时,超强暴风雨将一座输电塔刮倒,导致180公里长的线路停运。我们接到前方的报告后立即向里约总部报告,第一时间调配临近工区的人员共同赶往现场抢修。在30多名技术工人的努力下,不到20小时就建成了一座新的输电塔,按要求准时恢复了供电。”

  国网巴西用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经验打造了专业化的运维队伍,不仅负责公司四大工区所有线路的运营维护,还为当地其他特许权公司提供运维服务,每年的项目额达1500万雷亚尔(约合500万美元)。

  国家电网公司进入巴西市场后,以大型特许经营权项目为平台,将中电装备、南瑞集团、中电普瑞、山东电建、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一批工程和设备制造企业带入巴西。

  “通过具体的项目创造合作机会,可以为这些企业缩短至少10年的市场开发时间。”曲扬告诉记者。

  如今,南瑞集团已在巴西建厂,获得了近3000万雷亚尔(约合1000万美元)的合同额;中电装备公司和山东电建公司在巴西设立了分公司,承揽了包括美丽山输电项目在内的一些大型工程;而华为的电信设备担负着国电巴西通信枢纽的重任。

热心社会公益,贫民窟传颂佳话

  短短5年,国网巴西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巴西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马累是里约一个贫民窟的地名。家住那里的丹尼尔3年前从未想到,自己会与音乐结缘。

  在国网巴西的赞助下,和丹尼尔一样的300多个贫穷家庭的孩子参加了器乐学习班,找到了一条远离毒品和犯罪的新路。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用长笛吹奏中国名曲《茉莉花》。

  15岁的丹尼尔告诉本报记者,再有3年他就要考大学了,他的梦想是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未来做一个职业演奏家。

  “文化之旅——马累贫民窟交响乐团”是里约热内卢一个帮助贫穷家庭青少年学习音乐的公益项目。创始人卡洛斯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乐团开始筹建,一家巴西赞助商突然撤资,项目眼看就要搁浅。一个偶然的机会,国网巴西听到了乐团的故事。他们经过考察很快就做出了赞助的决定。

  “国家电网不仅提供了资金,还通过中巴文化交流项目为乐团安排了很多演出,为这些贫民窟的孩子打开了走向国际舞台的大门。”卡洛斯说。

  如今的马累交响乐团,已是里约的一张“音乐名片”,小乐手们常会参加当地和国际音乐节的活动,还两次为来访的中国领导人演奏。

  马累交响乐团是国网巴西已经和正在实施的数十个公益项目之一。这些项目涵盖文化、体育、环保等领域。2014年7月,公司获得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社会责任管理最佳实践奖”。

美好蓝图展开,中国装备走出去

  今天的国网巴西已经名列巴西第四大输电运营商,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9.2亿雷亚尔,利润达6.2亿雷亚尔。2012年和2014年,分别两次被评为“巴西电力行业最佳公司”。中企的进入带动了巴西大型工程和设备制造的发展,为当地民众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显示出中巴产能合作的乘法效应。

  “国网巴西经历了从无到有,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走得更好,前方任重道远,”蔡鸿贤说。

  在里约国网大厦宽敞明亮的会议厅里,蔡鸿贤兴致勃勃地和本报记者谈论起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

  一张清晰的蓝图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国网巴西将以带动国产设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为首要任务;以输电、发电、配电、资源即“三电一资”业务为核心,进行产业布局,实现产能对接,同时以巴西为依托辐射南美地区,打造一个综合投资运营平台;美丽山项目即将全面开工建设,美丽山二期的竞标工作也正在全力筹备中……

  国网巴西的故事,刚刚开始。(本报里约热内卢7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