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电雷锋”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日期: 2019-03-07 信息来源: 稿件库

 湖南日报记者 彭雅惠

 

  通讯员 李萍

 

  就像一场接力,雷锋光辉的一生是榜样,更多人在他的跑道上接棒、起跑……

 

  17年前,在雷锋家乡,一群电力工人组队加入这场接力。从此,三湘大地每一次抗灾救灾的急难险重任务中、每一处电力故障抢修现场上、每一个节假日保电抢修时、每一年田间地头春耕秋收义务服务志愿者里,都能见到身穿红马甲的他们。

 

  10多年间,他们先后被评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国家电网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湖南省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百强社团”,他们的事迹被中组部点名表扬,他们的成员当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电雷锋”逐渐变成了国网湖南电力的响亮名片。

 

  “电雷锋”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故事续写雷锋精神?

 

  在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国网湖南电力,探访“电雷锋”是如何炼成的。

 

  1 星火燎原——

 

  “电雷锋”在264支党员服务队中发扬光大

 

  2月24日,星期天。下午16时,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微信群发出一条消息:“伙计们,金盆岭层上官邸小区突发火灾,需紧急隔离火灾现场供电电源。”不一会,积极响应的各种表情话语纷纷在群里“跳”出来。

 

  就这么一声“喊”,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学雷锋’的传统和价值创造的示范作用,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此次隔离行动的负责人陈兵说。

 

  望城,雷锋的家乡,电力公司保障安全用电任务特别繁重,紧急任务说来就来。

 

  任务来了,谁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工们常常以自愿“学雷锋”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来长沙电网工作,入职就要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陈兵告诉记者,雷锋日记里有一句话,被公司许多同事奉为座右铭: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

 

  进入21世纪后,在调控班夜班,工作人员过了零点就要开始做电网报表,对前一天的电网情况进行总结,“一个调度员每天发口头预令要花一两个小时,晚上再写成遥控票,至少要两三个小时。精力分散,电网安全调度不能保证。”2002年入职国网长沙供电公司的雷鸣开始全力研发新型电网报表管理系统,智能化管理各类报表,为各类报表制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仅“长沙电网日报”一个模块,就将每天人工填报时间由90分钟压缩到5分钟。

 

  新型电网报表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让公司电力员工深受触动:在岗位上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不正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吗?不正是雷锋提倡的“钉子精神”吗?

 

  2002年,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党员电工聚在一起,国网湖南电力第一支“电雷锋”队伍应运而生。他们中,有的在窗口一线,有的负责电力维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从此,在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综合能源工程等跟踪服务中,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电力保障中,在提供用电咨询、宣传科学用电、协调解决用电难题等方面,都能看到“电雷锋”的身影。

 

  星火燎原。以长沙为起点,17年间“电雷锋”在国网湖南电力264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中发扬光大,一支又一支“电雷锋”队伍活跃在三湘大地。

 

  2  善小常为——

 

  17年来有记录的好人好事超过5.2万件

 

  “电雷锋”是什么样子?

 

  在众多被救助群众提供的线索碎片里,一个个形象逐渐清晰:

 

  “电雷锋”有股英雄气。在惊心动魄的抗洪保电中,他们舍生忘死点亮万家灯火;当冰雪肆虐,他们跋山涉水巡线融冰。

 

  “电雷锋”有只千里眼。谁家老人病了,谁家房子漏了,谁家孩子上不起学,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电雷锋”有双飞毛腿。上山、下河、抢险,电线要抢修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电雷锋”有颗玲珑心,为贫困户送物资送技术,让一家人的日子都好起来。

 

  他们跳入冰河救人,为没有路的深山村民亮灯,让孤苦无依的老人重享生命的欢乐……

 

  “电雷锋”为什么这样神通广大?

 

  “电力工人的工作就是每天都要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谁家有困难,我们基本都知道。” 当了30多年一线电工的滕志勇笑着说。他是国网常宁供电公司洋泉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3月4日,他组织队员们上塔山排查电线故障。

 

  常宁塔山海拔1265米,山上散布13个村,大多在海拔800米以上,住着近3800户瑶民。

 

  村民普遍缺乏电的知识,这群“电雷锋”主动把延伸服务全部承担下来。滕志勇要求队员们检查自己的“便民服务包”,里边装满了电线、灯泡、插板、绝缘胶布、装表接线等备品备件,随时准备为山民排忧解难。

 

  “这不算什么,‘考验’在那边。”队员张书伟指着的是一堆生活用品,油、大米、肉、牙刷、牙膏、香皂……

 

  原来,塔山春季多发泥石流,夏季雷暴灾害频繁,冬季冰冻三尺,瑶民们通常只在秋季较为频繁地上下山,因此,日常生活物资采购困难。

 

  “我们平常上山抄表、巡线都会帮村民背生活用品进山,下山就帮村里老人把花生、豆子等农产品拖到镇上去。”队员张书伟说,眼下还好,最怕冰冻封山的时候,村民都不敢出门,只能靠服务队把物资背上山,队员们摔断腿的也不少见。

 

  “他们是亲人!”塔山瑶族自治乡乡长盘凤成激动地告诉记者,近8年来,“雷锋”服务队自筹资金1.6万元,为贫困户架线通电;为瑶乡失学的孩子送学费,捐款10多万元;为进山企业架线供电,帮助瑶乡建起了9个砖厂、6个茶厂、5个养殖场、3个苗木基地、1个旅游基地……

 

  这样的小事,国网湖南电力的“电雷锋”几乎每天都在做。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电雷锋”张国强带领着29名党员电工,23年帮困扶贫、无私奉献,赢得了当地一句妇孺皆知的顺口溜:“家里灯不亮,就找张国强。”

 

  17年来,国网湖南电力的“电雷锋”建立了社区联系点609个。进入6423个贫困村助推精准脱贫,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3029户;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32.7万人次,有记录的好人好事5.2万件。

 

  3 薪火传承——

 

  越来越多新面孔、新的声音出现

 

  在“湖南屋脊”壶瓶山上,壶瓶山供电所所长覃道周带领党员服务队从2008年开始为山上“麻风村”的老人们捎带生活物资,陪他们过年过节送爱心。去年,覃道周因身体原因调离岗位,今年春节,台区经理漆绍英接班带队进村给老人们送年礼。3月3日,漆绍英的徒弟郑沅也跟着师傅来到“麻风村”,帮老人们义务检修电线。

 

  11年过去,“麻风村”那些耄耋老人们年事已高,记不清覃道周相貌,他们总是拉着不同的“后生”喊“覃所长”,总之他们知道“没有搞错”。

 

  繁华都市,长沙市岳麓区望麓社区有一座安静的筒子楼,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居民——他们多是盲聋哑残障人士。

 

  2006年夏天,一位盲人老奶奶听到有人在楼道抄电表,就问道:“同志啊,我家里有个收音机坏了,能麻烦你帮我看一下不?”

 

  就这样,国网长沙供电公司的胡长鑫走进筒子楼住户家里,得知筒子楼里居住着近百名残疾人,日子清贫,电力设施老旧,用电安全隐患重重。

 

  “想要帮助这么多人,一个人的力量不够用,需要集体力量。”回到单位,胡长鑫将情况告知公司。从此,在公司支持下,“电雷锋”开启了对望麓社区残障人员的长期帮扶。

 

  13年间,越来越多的新面孔成为“电雷锋”。每一个新加入的“电雷锋”都会听到老一辈“叮嘱”:筒子楼里谁家是什么情况,有什么问题需要紧急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长期帮助……始终不变的,是寂静冷清的筒子楼一年比一年明亮温暖。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清楚他们是谁。”筒子楼住户们一起想出了回报的办法:“每个月养老金一到账,大家都自觉把电费预留下来,绝对不给‘雷锋’伢儿们添乱。”

 

  这样的传承,在国网湖南电力所有的“电雷锋”队伍里普及:

 

  连续10年,“电雷锋”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多家敬老院的老人们义务维护整改供电设施,闲话家常,被老人们称为“比亲人更亲的人”。

 

  连续18个年头,“电雷锋”走进各个市州血液中心,捐献热血,用一己之力为有需要的病患续航生命……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2019-03-05